一、消毒定义: 
	将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(pathogenic organisms)灭活,使之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。 人体内致病微生物主要包括: 
	病菌(bacteria)、原生动物胞囊(protozoan oocysts and cysts)、病毒(viruses)(如传染性肝炎病毒、脑膜炎病毒)等。 
	消毒与灭菌(sterilization)不同:灭菌是消灭所有活的生物。  评价指标:(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,卫生部, 2001.6) 
	细菌总数:<100个/mL 
	总大肠菌群: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粪大肠菌群: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 
	二、消毒简史 
	1854年 John Snow 在伦敦发现霍乱(cholera)与饮用水密切相关 1881年 Koch 发现氯可以杀死细菌 
	1902年 比利时的Middleheike市**在公共水处理中采用氯消毒  
	三、消毒方法: 
	化学药剂(氧化剂等) 物理法(热和光) 机械法(格网、膜) 辐射(?射线、电子束)  
	四、消毒机理 
	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: 
	(1) 破坏细胞壁;(2)改变细胞通透性:(3)改变微生物的DNA或RNA;(4)抑制酶的活性  
	第2节 氯消毒 
	 
	氯化作用(chlorination)常用作消毒的同义词。 一、氯消毒原理 
	氯易溶于水中,在清水中,发生下列反应: 
	Cl2 + H2O ? HOCl + H+ + Cl- 
	HOCl ? H+
	 + OCl-
	 
	HOCl和OCl-的比例与水中温度和pH有关。pH高时,OCl-较多。 pH>9,OCl-接近100%。 pH<6,HOCl接近100%。 
	pH=7.54, [HOCl]=[OCl-] 
	HOCl和OCl-都有氧化能力,但细菌是带负电的,所以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HOCl的作用来消毒的。只有它才能扩散到细菌表面,并穿透细胞壁到细菌内部,破坏细菌酶系统。实践也表明pH越低,消毒作用越强。 
	有关氯消毒理论仍有待研究。  
	如果有氨存在: 
	     NH3 + HOCl ? NH2Cl + H2O         NH2Cl + HOCl ? NHCl2 + H2O      NHCl2 + HOCl ? NCl3 + H2O 其比例与pH有关。 
	     pH>9,一氯胺占优势 
	     pH为7时,一氯胺和二氯胺同时存在。      pH<6.5时,二氯胺      pH<4.5    三氯胺
 
	
		氯氨的消毒也是依靠HOCl。只有HOCl消耗得差不多时,反应才会向左移动。 
	
		因此,有氯胺存在时,消毒作用比较缓慢。 
	
		如氯消毒5分钟,杀灭细菌99%以上,而用氯胺消毒,相同条件下仅杀灭50%。 三种氯胺中,二氯胺消毒效果**好,但有嗅味。三氯胺消毒作用极差,且有恶嗅味。  
	
		自由性或游离性氯(free available chlorine):HOCl、OCl- 化合性氯或结合性氯(combined available chlorine): 
	
		 
	
		二、消毒动力学 
	
		1. 接触时间的影响: 
	
		在一定消毒剂的浓度下,消毒速度可用Chick定律(1908年)表示: - dN/dt = k N 
	
		N:t时刻活的微生物数目;k:反应速率常数;t:反应时间
		 
		
			n>1 浓度影响大 n<1 时间影响大 
		
			 
		
			在一般情况下,可以视n=1。 
		
			 
		
			CT 值作为消毒剂消毒能力的判断指标。  
		
			三、加氯量 
		
			    加氯量=需氯量+余氯 
		
			需氯量:灭活水中微生物、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。 
		
			余氯:出厂水接触30分后余氯不低于0.3mg/L;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0.05mg/L。 加氯曲线: ? 水中无任何微生物、有机物等,加氯量=余氯,图18-2中的① ? 水中有机物较少时,需氯量满足以后就是余氯。图18-2中的② 

 
			
				 
			
				4 
			
				OA段: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。 
			
				AH段:氯与氨反应,有余氯存在,有一定消毒效果,但余氯为化合性氯,其主要成分是一氯氨。 
			
				HB段:仍然是化合性余氯,加氯量继续增加,氯氨被氧化成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,余氯反而减少。 
			
				BC段:B点以后,出现自由性余氯。 加氯量超过折点需要量:折点氯化 
			
				当原水游离氨<0.3mg/L时→→加氯量控制在折点后     当原水游离氨>0.5mg/L时→→加氯量控制在峰点前        
			
				四、加氯点: 
			
				  滤后加氯 
			
				  滤前加氯――混凝剂投加时加氯,提高混凝效果。   管网中途加氯  
			
				五、加氯设备与工艺 
			
				1. 加氯设备 
			
				一般用氯气:有毒气体,在6-8气压下变成液氯     使用时采用氯瓶。干燥氯气和液氯对钢瓶无腐蚀作用,但遇水或受潮则会严重腐蚀金属。因此,必须严格防止水和潮气进入氯瓶。 加氯机:转子加氯机#p#分页标题#e#
 
				 
				
					六、氯化消毒副产物 
				
					有机物与氯生成有机氯化物,三卤甲烷。 
				
					我G新标准规定了三卤甲烷(THMs)浓度,包括:氯仿、溴仿、二溴一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四种物质。 
				
					1993年美G制订的消毒剂-消毒副产物方案中建议:    THMs 80 ?g/L, 
				
					   卤乙酸(HAAS):一共五种(一氯乙酸、二氯乙酸、三氯乙酸、一溴乙酸、二溴乙酸),五种之和在1997年低于60 ?g/L,2000年低于30?g/L。  
				
					第3节 其它消毒法 
				
					 
				
					一、氯氨消毒 
				
					优点:水中含有有机物和酚时,氯氨消毒不会产生氯臭和氯酚臭,大大减少了THMs的产生,能保持水中余氯较久。 
				
					但作用缓慢,杀菌能力比自由氯弱。单独使用的情况较少。 人工投加氨可以是液氨、硫酸氨或氯化氨。 
				
					氯和氨的投加量视水质不同而有所不同。一般采用氯:氨=3:1~6:1 采用氯氨消毒时,一般先加氨,再加氯。 
				
					 
				
					二、二氧化氯消毒 
				
					     ClO2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,具有刺激性。溶解度是氯的5倍。极不稳定,气态和液态ClO2均易爆炸。故必须以水溶液的形式现场制取。      制取方法:  
				
					亚氯酸钠和氯制取: 
				
					Cl2 + H2O → HOCl + HCl 
				
					HOCl + HCl +2NaClO2 → 2 ClO2 + 2NaCl +H2O  
				
					用酸与亚氯酸钠制取: 
				
					5NaClO2 + 4HCl → 4 ClO2 + 5NaCl + 2H2O  
				
					   ClO2既是消毒剂又是氧化能力很强的氧化剂。对细菌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,灭活能力强。 
				
					       不会与水中有机物作用生成有机氯化物。甚**本身的氧化能力能去除THMs前驱体。 
				
					ClO2消毒能力比氯强。 
				
					ClO2不水解,消毒受pH影响较小。 ClO2余量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。        作为氧化剂,能去除或降低水的色度等。 
				
					   
				
					   但ClO2本身和副产物ClO2-
				
					对人体血红细胞有损害。有报道认为还对人的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有损害。    
				
					三、臭氧消毒 
				
					作用:既是氧化剂,又是消毒剂,渗入细胞壁。 
				
					作为消毒剂,不会产生三卤甲烷副产物,杀菌和氧化能力比氯强。但由于臭氧在水中
				
					不稳定,易散失,因此在O3之后,往往需要投加少量的氯等。 
				
					欧洲普遍用臭氧处理饮用水,在美G也逐渐流行。 但近年来臭氧化的副作用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。 
				
					水中大分子物质变成分子较小的中间产物,可能有毒性?;蛘咧屑洳锖吐茸饔煤笾?/div>
				
					突变反而增强。           
				
					 
				
					四、其它 
				
					次氯酸钠消毒:次氯酸钠发生器食盐电解:NaCl+H2O?NaOCl+H2?紫外线消毒:消毒速度快,几十秒钟即能杀菌;不影响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;操作简单 电化学消毒:消毒效率高  
				
					第4节 污水消毒 
				
					 
				
					污水经一级或二级处理以后,水质大大改善,细菌含量也幅度降低,但细菌的**值仍很高,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。因此在排放之前或回用之前,应进行消毒。
					.
